青州人马瑞芳:碎了体育梦的“教授作家”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19-05-13 16:00:27     


青州新闻网5月13日讯(记者 锐箫 报道)  《百家讲坛》说《聊斋志异》,喜马拉雅讲《红楼梦》,马瑞芳老师是从青州东关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可生活中的她非常平易近人。当听说我们要去济南采访她,立即从微信发来详细地址,告知下车车站和打车路线。一推开她的家门,满头银发、身着红毛衣的老教授热情相迎,立即给人回家放松的感觉。

在马瑞芳的两个家里,书房是最靓丽的风景线,除了多个书橱,还有高达四米多高、整面墙做成的书柜。一书一世界,而满屋书香容纳的该是多么广阔的世界!

《红》《聊》是母亲陪嫁从娘胎里就读它

喜欢《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人不少,从小就读它的也不在少数。易中天老师曾在百家讲坛问马瑞芳:“您是几岁开始读《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马瑞芳有些开玩笑但却是自豪地说:“我从娘胎里就读它!”

马瑞芳的母亲1928年出嫁时,陪嫁书箱里就有这两本书的石印本,所以小时候,母亲经常用这两本书来教育孩子们,常常说“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宴席”“大有大的难处”等话语。“她还讲《聊斋志异》里细柳这个故事,就是母亲怎么用虎妈的手段教育两个儿子成材,她得出的结论是‘自在不成材,成材不自在’,后来不断被山东一些作家引用,叫做‘马老太语录’。”

母亲还经常拿《红楼梦》说事儿。马瑞芳12岁时,像男孩子一样顽皮,不好好念书,净看些闲书,结果考益都一中就没考上。后来母亲听说济南举行第二次招生,就要把她哄到济南去考试。“我不愿意去,她就说林黛玉7岁就离开父亲了。你现在12岁了,你应该到济南去。”

正是在母亲的激励下,马瑞芳先后考取益都一中和山东大学,在中文系文学殿堂里如鱼得水。可她离不开的仍是《红楼梦》,从图书馆借来,到期再续,在枕边一放放了五年。“我们那时候上大学要上五年,每天晚上《红楼梦》是我的床头必读书。”迄今为止,《红楼梦》究竟读了多少遍?有人曾给她做过统计,说有60遍,而她自己觉得还不止60遍。

2008年,马瑞芳来到罗马尼亚,跟翻译《红楼梦》的波加勒斯特译者在一起吃饭,她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翻译我们的《红楼梦》?”他回答:“《红楼梦》是我们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听到这里,她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这个话说得太好了!莎士比亚创造了多少人物?红楼梦创造了多少人物?而且这些人物各有各的鲜明特征,没有雷同,袭人和晴雯不一样,袭人和麝月也不一样,尤二姐和尤三姐不一样,尤二姐、尤三姐和王熙凤更不一样。《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百读不厌的经典。”

研读《红楼梦》和《聊斋志异》并找到二者关联

马瑞芳研究红楼梦的影响不小,大家都知道她是红学界的人。她写《红楼梦》的第一篇论文是1962年大学三年级古代文学开卷考试的作业《贾宝玉批判》。正式承担研究项目是1978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年时间写了三篇关于《红楼梦》成书的论文,多达7万字。她在喜马拉雅录制的100讲《红楼梦》,现在的播放量已达到1400万,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听。

而当马瑞芳回到山东大学任职后,学校交给她的任务却是蒲松龄研究。她为蒲松龄写过四次传记,写了一二十本关于《聊斋志异》的书。越研究越喜欢《聊斋志异》的很多东西。

在马瑞芳看来,中国古代写得最好的两个故事就是这两部书,《红楼梦》是长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而这两部书都是她几十年研究的主要内容。当然,作为中文系教授,马瑞芳的研究范围远不止这两部小说,还有四大名著和古代散文。“因为我在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是学科带头人,带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研究都要进行。”

马瑞芳喜欢和重视这两部名著,国家也同样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作为重要工程来抓。从2010年至今,中宣部将关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两个重大项目,都纳入了国家文化工程。第一个项目是组织100位当代作家为中国古代100位作家写传,这次马瑞芳作为作家之一第四次为蒲松龄写传,出版了一本《幻由人生蒲松龄传》。最近,由中宣部组织,文化和旅游部承担,国家图书馆执行的从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科技、音乐等门类中选取100部经典的任务中,选取《聊斋志异》的任务又交给了马瑞芳。

总的说来,马瑞芳研究《聊斋志异》花的时间要比《红楼梦》多得多,但她更喜欢的还是《红楼梦》。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马瑞芳竟然找到了二者的关联,她专门写了一部《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很明显,《红楼梦》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比如‘一僧一道’、‘真真假假’都是从《聊斋志异》来的。”

可马瑞芳说,首先提出《红楼梦》承传《聊斋志异》文学传统的并不是她,而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家赵冈教授。2007年,马瑞芳在《文史知识》开个专栏,讲《红楼梦》怎样承传《聊斋志异》时,就曾提到这个问题的发端。

青州是我的创作沃土

作为一名青州人,今年77岁的马瑞芳现在最喜欢吃的仍是香椿炒蛋卷煎饼。纵观她的文学创作之路,也始终离不开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边研究古代文学,一边创作当代文学,马瑞芳的创作被评论界称为“教授文学”,她也因此拥有了“教授作家”的美誉。

马瑞芳创作的《祖父》,写身为名医的祖父在国民党时期被罢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在抗日战争时期坚决不给汉奸看病的故事。《煎饼花》写的则是由煎饼这种食品联系到一个回族家庭的一波三折,抒发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两篇获奖散文后来都被收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60周年的各种选本里,都认为是一个回族家庭的兴衰代表着整个中国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命运,真正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青州,2018年青岛出版社约稿,要求她写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文章,马瑞芳就把《祖父》和《煎饼花》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部长达10万字的纪实文学《煎饼花》。“从我父母婚礼写起,写到我祖父是怎样从一个名医加入到抗战队伍中掩护党的领导冯毅之,国民党和共产党拉锯时我们家族是怎么变化的,用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折射民族的命运。”如今,这部书已经摆放进马瑞芳的书橱,即将付梓出版。记者还在马瑞芳的书橱里看到刚出版的一本《十里河香柳丝青》,也是写青州的。

走遍万水千山,割舍不断的仍是对家乡的那份浓情。马瑞芳特别钟爱青州的历史,对“益都”的由来颇有研究:“为什么叫益都?因为大禹要把位传给‘益’,后来却改变主意,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可是益已经选好首都叫‘益都’。”从‘益’开始一直到冯毅之马鞍山一门忠烈,都值得好好宣扬,这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在青州的完美融合。马瑞芳还提到《红楼梦》和《聊斋志异》两部最了不起的小说都出现过青州和鲁王府,可见青州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

采访结束,见到家乡人的马瑞芳格外兴奋,禁不住聊起自己的一个心结,那就是从小的梦想是想考体育学院,当乒乓球世界冠军。她曾获得过昌潍专区的一个冠军好几个亚军。可她的体育老师兼乒乓球教练却说她个子矮不能当世界冠军。所以,在她心里,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不重要,自己今生最大的憾事是没有当成世界冠军。但是记者想,换个角度来说,应该感谢那位体育老师,正是因为他打碎了马瑞芳的体育梦,才成就了今天的“教授作家”吧!

编辑:成同坤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好品山东丨成武刻瓷:以刀代笔绘大千世界 毫厘之间展传统之美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

  •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盘点过去五年,从新旧动能转换到对外开放,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幸福民生到文化赋能……山东都谱写了怎样的答卷?翻开山东过去五年“成绩单”,置身其中,见证前行的步伐和奋斗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