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潭清水供养“富春山野”、山坳走出全国文明村、 古村落又添知青点……钢城山村蹚出振兴发展新路径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2-01-25 09:43:20     


  编者按:

  又一个新春到来。人们期待万象更新,在新的征程中奋发有为。追梦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千千万万人将汗水洒在大地上。他们见证时代发展,畅享中国机遇,更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最真实的生活在基层。大众网·海报新闻坚持“三贴近”,力行“走转改”,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到全国各地,走进不同行业的“战场”,走进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心聆听,用笔记录,用情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贺存玲 亓国明 亓秀宝 吕磊 济南报道

  2022年1月21日,农历腊月十九,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加增,大众网·海报新闻副总编辑单蕴菁带领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春走基层的记者,走进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孙家庄村、柳桥峪村、澜头村,实地探访地处同一条山峪的三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激发干群干事创业精神、奏响传统文化新乐章等故事。

  原生态小山村紧靠黑龙潭建起了“未央山舍”

  寒冬时节,走进西、南、北三面环山的孙家庄村,阵阵山风直窜脖颈,山上的青松和苍柏林间,未融的积雪将散落的枝枝叶叶和杂草裹得严严实实,行于林间,脚下是咯吱咯吱的碎裂声。

  晴空下村内的黑龙潭水库朝阳处泛着微微鳞波,水库南侧平房旁边,几名大娘正推着专碾细粮的“和谐碾”给谷子去壳,金黄的小米被盛放在箢子里,散发着阵阵米香,一幅原生态的山村“富春山野”图直映眼前。

  孙家庄村是典型的偏远山村,村内只有142户、380口人,年轻人纷纷进城生活,留在村里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如何让远离市区的村子富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问题。

  在村党支部书记毛贵利的带领下,大家顺着曲折的小巷,看着一台台嵌入墙体的老式电视机,走进村里新建的民宿“未央山舍”,一座座院落不大,旧时接新娘用的木制推车、晾晒小麦用的叉、耙竖在窗沿,进入民宿里面,竹编雨帽做罩的吊灯和干净整洁的床铺上下呼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场景在此时被瞬间记起;沿着青石板铺设的小路,走入磨盘和石板装点的“英雄胡同”,围墙上记载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烈士的事迹,让过路村民时刻留住战争年代的记忆。

  顺着600余米长的古铜色步道和围栏,漫步在黑龙潭边,毛贵利讲述着一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之前的村子到处是断壁残垣,村民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一到夏天,脏乱差的环境让人掩鼻。”2021年,村里实施齐鲁样板村建设,拆除破败的房屋,清除“三堆”,建设民宿、英雄胡同,实施40余年未管理的黑龙潭清淤蓄水,延长灌溉管线,设立农事体验区……

  “我们立足实际,尽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生态面貌,通过实施饮水上山、闲置民房改民宿、设立农事体验区等,打造观光悦人、农事喜人、民宿留人、生态养人的综合服务项目,让外面的人走进孙家庄这一天然氧吧,找回乡村记忆,留得住乡愁。”毛贵利说。

  山坳里崛起“全国文明村”:村自办报纸、家有喜事就种树、“好媳妇”送至娘家门口

  由孙家庄出发,沿着宽敞的柏油路一路向东,行至碧水东流、两岸行柳处,便达到了柳桥峪村,这座坐落在九龙山脚下、南北两侧均是青石山的村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砂石滥挖狼藉一片到省级美丽村居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顺着河道北岸宽敞的沥青路北上,一条通往山场的硬化路如蛟龙盘旋在山腰间,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奇指着山场的一片油杏林说:“之前很多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现在不仅村里的小伙子不愁找媳妇,村里的媳妇还争着当‘好媳妇’,每年评选出的好媳妇,我们都会把奖状送到其娘家,村里的出彩人家都快实现全覆盖了。”

  李永奇所指的油杏林,在村里被称为“喜事林”。2018年起,柳桥峪村提倡婚事新办,谁家有喜事就到村西的林场种下6棵油杏树,如今,“喜事林”由最初村民结婚种树发展到添丁也种树,首批栽种的油杏树已经结果。“我们村每年都组织村民参与植树造林,这几年已累计绿化2100多亩,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5%。”李永奇说。

  2007年,李永奇放弃了私营企业,回村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一名企业老板变身为1400多人的“大家长”,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柳桥峪村荒山变青山、臭水沟变清水河、垃圾场变文化广场、邻里关系由劣变和谐,山坳里的柳桥峪成为了令人向往的第五批全国文明村。

  深冬走在柳桥峪村的沿河路上,在嗖嗖凉风下,两侧垂柳的枝条随风摇曳,河道未冰封处流水潺潺,耳中不时传来风中竹林的刷刷声,让人在闲庭信步中尽情领略宜居新农村的灵动与美感。走进柳桥峪村的展馆,各种包装的柳桥小米、柳桥花椒码放在展厅,作为柳桥峪村的特产,青山绿水滋养的农产品备受城里人的青睐。步入馆内,一份《新柳桥》让人眼前一亮,这份报纸由柳桥峪村自办,而且内容的采写由全体村民完成,“我们村人人都是记者,报纸记载的也都是家家户户的事,大家抢着写、争着上,现在一个月一期都满足不了了。”李永奇笑着介绍。

  村庄美是肉眼可见的美,而群众所盼是村发展的方向。2020年2月24日,柳桥峪村村党支部《新柳桥》正式创刊。《新柳桥》由村党支部主办,在本村党员群众中阅读交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听民意、汇民声,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一院一宅一点”让澜头村落焕发新生机

  凛冽的北风吹着龙潭水库,库边已不见往日垂钓的村民,新修的一条库边石板路弯弯曲曲连接着观龙台,一块形似龙头的石头向北望着龙潭水库。“水库已经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但是村里人都自觉保护着,没有人往里丢垃圾,家家户户不忙的时候都会做做剪纸、卖卖小米、山楂、花椒,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村民收入都增加了,这沾了村里吴家大院、刘家老宅和新复原知青点的光,我们村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澜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全笃介绍说。

  由龙潭水库往东,走过澜头村抗日战斗遗址,抬头可见的是澜头村远近闻名的刘家老宅和吴家大院,两个古院落门口皆有明清时期的古槐和古柏耸立云霄,虽已中空但依旧挺拔林立。

  顺着村里东西向的大街,行至中间处,吴家大院和刘家老宅南北向相对着,两座老宅院虽已不复当年的盛世繁华,却依旧保留着原来的风貌,除少量房屋因年久失修坍塌外,青砖瓦黛和青石板路间,仍能体会到当时两个官府门第的热闹非凡。

  走进吴家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台阶上行的正堂房,青砖垒砌的房屋由黑瓦层层封顶,顶端的祥瑞神兽虽经几百年风雨依旧完好无损。吴家大院由莱芜历史文化名人吴来朝第十世孙、翰林院大学士(待诏)吴钦登所建。由“一门三进士、父子五子登科”到如今仍有后人在中科院任职,吴家历来人才辈出,如今,老院子仍有吴氏后人居住,他们早出晚归忙活着农活,默默守护着先辈留下的院落。

  刘家老宅兴建于1851年,为四合院布局,踏足于光滑的青石路,抬头可见正门悬挂御赐“寅宸”门匾,几株黄蒿在屋檐上随风摇动,院内围墙上悬挂着记载刘家历代名人的版刻,紧锁着的正堂屋两侧窗棂边各镶嵌着一幅版画,西侧为咸丰年间所刻牡丹花与脚踏祥云的仙鹤,题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东侧为辛亥年间所刻蝙蝠、劲松、神鹿组成的版画,题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在吴家大院和刘家老宅西南向,沿着石板铺就的村路步行至龙潭水库东南角,一排平房格外醒目,这便是澜头村原址修建的知青点。1974年,原莱芜钢铁厂下乡知青便在此和村民共同生产劳动,他们帮助村里拢田地、建水渠、修河道……

  在知青点的平房里,依旧保留着当时下乡知青们留下的日记、行礼箱、算盘、铝制饭盒等。“2021年,我们在原址修缮、重建了知青大院完工并对外展示,很多当年的知青纷纷回到这里,他们虽大都年近古稀,可一旦回顾起那段艰苦岁月的工作生活情景,依旧神采飞扬。”李全笃说。

  近年来,澜头村依托村内的吴家大院、刘家老宅、知青点、公社时期的供销门市部等文化资源,在修旧如旧保护的同时,积极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制定了吴家大院——网红供销社——刘家老宅——龙潭水库——知青点——花雨山旅游线路,开发了豆腐、柿饼和煎饼等特色小吃,搭配桑叶茶、桑葚、柿子饼、柿子醋等特色农产品,让古村落焕发了新生机。

  独木难成林,一花不成春。乡村振兴发展依靠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全面发展,近年来,济南市钢城区在做大做强工业实体经济基础上,狠抓乡村振兴,以柳桥峪村典型带动孙家庄、澜头村、野虎沟村、状元沟村,以点带线,打造颜庄街道“一线五村”乡村振兴样板区,让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走得宽、走得远。

编辑: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好品山东丨成武刻瓷:以刀代笔绘大千世界 毫厘之间展传统之美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

  •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盘点过去五年,从新旧动能转换到对外开放,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幸福民生到文化赋能……山东都谱写了怎样的答卷?翻开山东过去五年“成绩单”,置身其中,见证前行的步伐和奋斗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