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建个人碳账户,减碳行为可享收益

来源:齐鲁网     时间: 2023-08-18 08:32:08     


原标题:青岛将建个人碳账户,减碳行为可享收益

来源:青岛日报

原标题:青岛将建个人碳账户,减碳行为可享收益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本报8月17日讯 “积极探索开展碳普惠制建设工作,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启动试点,探索开发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模式。”被写入《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青岛的“碳普惠”何时、怎样落地?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里有了答案:到2025年,青岛将建立完善碳普惠管理制度,开展市场化管理运营和服务,开发类型丰富的碳普惠方法学、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形成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试点示范,并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个人碳账户,通过碳普惠机制实现绿色低碳行为的价值转化,让公众能够真正从减排行动中获益。

青岛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致力于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并积极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和模式。今年我市印发的《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将“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列为全市碳达峰“十大工程”之一,建设碳普惠体系正是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的有力抓手。

《方案》明确了碳普惠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建立碳普惠管理、运营、服务、技术支撑机制,开发规范的碳普惠方法学,有序开展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建设,探索商业激励、公益激励、大型活动碳中和等价值转化机制,结合各类创新任务开展特色试点示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岛碳普惠品牌。

“碳普惠”落地的关键是实用。青岛将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有序开发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引导企业低碳生产经营,鼓励开发屋顶光伏、清洁取暖、固废综合利用、小型碳汇等项目,以减排量价值转化助推企业减污降碳。同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交通出行、新能源汽车使用、节气节电、生活垃圾分类等降碳行动,逐步形成覆盖“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低碳场景,以多元化激励措施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个人碳减排场景是青岛市碳普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中明确提出依托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面向企业和个人开设碳账户,通过碳账户实现碳资产管理、交易等功能,还能够为将来探索个人环境信用与融资优惠挂钩提供基础。

早在2021年6月,青岛就推出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平台负责人孙宝娣介绍:“通过平台可以记录市民选择地铁、公交等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频次,核算碳减排量。在价值转化环节,引入数字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手段,将碳减排量兑换到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实现了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可量、可视和可得。”

居民的低碳行为可以被量化变成个人碳账户中的“碳权益”,被赋予一定价值后可以兑换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方案》提出,吸纳商家与碳普惠应用程序对接,探索打通商业积分向碳积分转化的通道,建设碳普惠商城,提供用于碳积分兑换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手机话费、实物商品、景区门票、服务消费券等类型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把握碳普惠公益属性,策划开展植树造林、景区巡护、绿道骑行等一系列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主题活动,根据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参与公益活动的成就,为先进典型提供成就勋章、荣誉证书以及适当的物质奖励。

在“碳权益”转化中,青岛已经开始不少尝试。今年4月,作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正式启动了碳普惠机制,搭建碳普惠信息平台、开发碳普惠平台小程序、建立碳积分兑换制度、设计“乘船上岛”“公交出行”“节约粮食”等24种低碳积分应用场景,吸引近300名居民、600名游客参与到节能减碳行动中,兑换免费商品500余件。

编辑: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