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瓷碗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19-06-25 08:59:52     


“这里是红军露宿的街巷,当时他们人虽多,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这里是红军的秘密联络站,这里是当年红军通过的桥……”进入广东韶关市仁化县的城口镇,红色文化讲解员黄本洲介绍着镇里的红色故事。

从东至西、从北到南,城口镇每一个村庄几乎都留有红军的足迹。

1934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举旗西进。其间,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中央纵队先后从江西崇义经过仁化长江、城口、红山等地。城口至铜鼓岭一线,是红军主力必经之路,敌人封锁最为严密。

奇袭城口镇、血战铜鼓岭之后,红军成功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为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脚下,就是当年铜鼓岭战斗打响的地方。两昼一夜,战火连天,红军战士140多人阵亡。战斗结束后,当地老百姓上山捡的弹壳都有几箩筐。”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内,黄本洲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战争虽然残酷,但红军经过前后,留下许多温情。其中,一只瓷碗的故事,凝聚着祖孙五代对红军的特殊情感,在这里广为传颂。

1934年冬,城口镇东坑半山村村民张堂英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我们是路过的红军,想在你们家借宿一晚。”见是本地向导介绍,张堂英的父母为他们送米送菜、煮饭洗衣,还医治了一名受伤的徐姓红军排长。养伤一个月后,徐排长要追赶大部队,便留下一只瓷碗在张堂英家,约好革命胜利后再相聚。但这一别,再没有等到送碗的红军回来,当年11岁的张堂英,现已近百岁。

80多年过去了,原先包碗的红布早已破碎,但那只瓷碗还完好地保存在张堂英家里。

张堂英的女儿蒙日娇说:“母亲以前常讲这个故事给重孙辈听,这两年她虽然耳聋得厉害,但还是时常提到这个碗,说一定要好好保管着。”

红军碗念红军,红军街宿红军,红军桥送红军,红军碑祭红军……红色是城口的底色。这段历史虽已数不清讲过多少遍,但每一次讲,黄本洲都十分动容:“村里的老人经常说起当年红军打仗多么英勇壮烈,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定要感恩和珍惜。”

站在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下,抬头望去,红军战斗雕塑、高耸的纪念碑以及山上的战壕,仿佛在诉说着峥嵘岁月。回首远眺,蓝天绿树古村,宁静而祥和。这正应了碑文上的那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雄碧血铸新天”。

编辑:成同坤
文章推荐:

频道精选

精选专题

  • 从远郊农村地区变成了生态宜居城区,从农业主导的村落变成了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新城,西青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江苏句容,正立志打造“长三角最令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福地”,努力建成“具有最优营商环境的创新创业名城”“具有最佳人居环境的宜居宜游名城”“具有最美生态环境的养生养老名城”“最有味道的历史文化名城”,欢迎您的到来。

  • 70年来,新中国外交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人类进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有力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不断开创崭新局面。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